1.服务接入层。不同身份角色的用户通过中央认证服务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实现诸多业务管理系统的单点登录功能。
可以在传统账号密码登录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第三方认证或短信登录的方式,即采用QQ、微信等提供的开放授权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常用的第三方应用实现校内统一身份认证的登录验证;或者通过在个人安全中心绑定手机号,利用动态验证码实现登录。
这些方式作为传统口令字登录的补充,可以解决因网络安全导致密码强度不断升级所带来的密码复杂度增加问题。
此外,除了网页端访问入口,用户还可以通过微信企业号、移动端App等多种渠道访问服务门户。
2.智慧应用层。前期通过问卷调查、需求收集、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师生最迫切、最关注的常用业务进行梳理,尽可能多地覆盖师生在日常办公、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类办事业务,可以按照学生事务、科研业务、思政业务、网络服务、证明办理、国际业务、财会业务、综合服务等对办事流程进行初步分类,便于用户快速定位。
对于业务管理系统中使用频繁的应用模块,还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抽离出来,统一放置于智慧融合门户展示,即统一入口。
3.支撑平台层。为服务提供应用的开发与运维,主要包括数据平台和流程平台等。
智慧服务,数据先行,网上办事的高效性、便捷性离不开数据共享,因此需要打通传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孤岛”,加强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基础数据库作为数据交换共享的平台,进一步加强数据流通,让数据得以充分有效地运用。通过数据治理推进校务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上办事大厅需要与基础数据库进行充分对接,用于获取流程表单中涉及的数据字段并自动填充。
此外,对于状态异动类的流程,如学籍异动、出国申请等,还需要在流程办结后将办理结果等数据再通过基础数据库返回给业务管理系统。
流程平台的作用是通过流程引擎将办事流程按照明确的填写内容、办理步骤、前后逻辑和一定的规则进行实现。
一个界面友好、运行稳定、流程清晰的流程平台,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增强用户体验感。
4.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中间件以及光纤网络、WiFi网络等校园网基础环节和软硬件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的运行。